找到相关内容365篇,用时1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莫高窟的北魏洞窟壁画

    背景上布满散花,人物半裸体,有极其夸张的动作,人体用晕染法表现体积感及肌肤的色调(但因年代久,颜料变色,我们只看见一些粗黑线条,而根据某些保存了原来面貌的壁画片段,可知那黑色原来都是鲜丽的肉红色)。具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352404.html
  • 所谓的“佛教”

    ?由是佛弟子自身言行欠佳,引得众生谤毁佛门,这可真让人痛心呵。   不过,岁月悠悠,大浪淘沙,真正的金子永远不会褪色,我始终坚信正信的佛教,真正的佛弟子是永远不会沉沦变色的。   我个人以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5254405.html
  • 青州佛像之魅力

    ,我们看到古代的雕塑,特别是那些一千多年前的遗物,大都由于风化、变色,显得陈旧、灰暗、残破,我们已无从得知其原貌,以至很多人还以为古代的艺术本来就是这等残灰暗和残破,而龙兴寺窖藏佛像的发现,至少使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4256316.html
  • 民国以来赴日留学僧

    表现最为特色,因愤恨日本侵略我国,二十七年乃乘机潜回上海,经香港而到重庆。后又赴印度,修学梵文,由印度回国,尝任复旦大学教授,胜利后,回到南京。大陆变色后,又不知其去向。  东渡日本留学僧,从民国...

    东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461783.html
  • 甘肃泾川大云寺塔地宫

    28.3厘米的大理石石函。石函下半部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,已然有些变色。拭去盖上的积土,四行遒劲的字迹显现出来:“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摠一十四粒。”据此可初步断定地宫的年代为唐朝。这件石函的四周也刻有铭文...

    辛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2862830.html
  • 《塔中的秘密--佛宝》论甘肃泾川大云寺塔地宫

    专家们认定这是佛塔地宫。砖室中放置了一个高28.3厘米的大理石石函。石函下半部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,已然有些变色。拭去盖上的积土,四行遒劲的字迹显现出来:“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”。据此可初步...

    辛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2663087.html
  • 道源老和尚行状

    三十八年,神州变色,先于是年三月,江南局势已趋混乱。源公长老,因得挚友同参白圣长老之劝,遂结束大陆之弘化事业,联袂飘然来台。初驻锡于台北十普寺,嗣于基隆宝明寺讲经之缘,得修果、绍愿师徒之助,于民国...

    晴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564207.html
  • 明月一心故人情

    举国同悲。清明祭扫,共讨逆贼。那是民意群情得以充分表达的历史时刻。然而“四五”运动,惨遭横暴,一夜之间,天安门广场风云变色。朴老写了一首《木兰花令》抒写愤懑的情怀:  “春寒料峭欺灯暗,听雨听风过夜半。...

    刘梦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366818.html
  • 常惺法师:法鼓山四川赈灾经验分享

    常惺法师:法鼓山四川赈灾经验分享  一、赈灾缘起   赈灾三阶段   因为我是一个佛教的法师,在看到、听到有众生受灾受难时,不管是哪个国家、民族、宗教的人,就感觉像是自己受灾难,我们法鼓山虽然力量很小,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有灾难,我们一定会争取时间到灾区去救灾。——圣严法师   2008年下午2点28分,一个突如其来的里氏八级地震,十万平方公里顷刻间山河变色,近十万人的生命也在不明所以、惶然...

    常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1870709.html
  • 建文帝六上鸡足山

    不少感慨的诗文,与僧人的对话,然今未剩点滴可考。是建文帝于天地变色之时,虽避隐于深山亦小心翼翼不露蛛丝马迹?还是山僧怕惹祸烧身而尽消其迹?但其曾六上鸡足山的史实不容略过,明李浩《三迤随笔》、玉笛山人《...

    惟升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53689700.html